近期素马设计分享频道讲解了大量的跟用户体验相关的知识点和技巧。说到用户体验UX,似乎用户体验设计师,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及动效设计师都扯上关系,都是在给产品设计研究极佳的用户体验,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可以说,这几个概念在不同公司企业中的理解、定位和运用是不同的,以至于我们在投简历和应聘时也遇到不同的职责要求。比如 Google 会要求用户体验设计师有 “专家级的 XHTML,HTML,CSS 和 Javascript 能力” ,而这样的要求在其他公司并不常见。但通常来说,这几个职位的一些大致的、核心的职责范围是基本确定的。
用户体验设计师
-
用户体验设计师英文名称 User Experience Design,简称 UED.
用户使用你产品的每一秒钟,都是这 “体验” 的一部分。先不管 “用户体验” 能否被 “设计”,既然你尝试去改变或者影响用户的体验,那么这样的工作肯定涉及产品的多个方面,你着眼于宏观,并参与到产品的前期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和迭代过程中去,但最重要的还是用户。
同时作为一个设计师,你需要在压力下创意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还要熟悉各种用户研究方法(人种志,实景调查)和设计方法(人物角色,故事版,原型设计)。你不一定需要高超的图形设计技能,但是需要分辨出哪些是好的图形设计。
UI 设计师
-
我认为广义的 UI 设计师(即用户界面设计师)需要能做到上面所说的事情,但是按照现在业界的普遍定位,UI 设计师通常需要更多的图形设计技能。你需要熟练地使用 PS 或 FW,你经常上的网站是 dribbble,你痴迷于圆角,阴影和渐变,关注每一个像素。当然,在一些公司里,你常常要将模糊的 “需求” 直接转化为用户界面,有时候你可能也需要一些开发技能。
UI 是 User Interface 的缩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用户界面」。
但将 interface 译成「界面」其实是非常不妥的。因为「界」这个字是边界、范围的意思,可视意味非常强,它总让我们误以为界面就是关于图形的。而实际上当然不只是图形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还有语音界面(Voice user interface)、命令行界面(Command-line interface)等等。 看到这就可以介绍下到底什么是 interface 了。Interface 其实就是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中介。什么是交互——人进行操作(输入,input),如用键盘打字、用触控笔绘画,然后计算机作出反应(输出,output),显示文字、显示你的画,这人与计算机一来一回的互动就被我们称作人机交互。而用来接收人的各种输入,执行计算机的反馈的系统才是真正的 interface。
其实我们对 interface 还有另外一个更好的翻译,那就是「接口」,我们称作「人机交互接口」。但也许是因为这个词过于「工科」,太不接地气了,便在时间流逝下被人们渐渐淡忘。 而与「界面」相反,台湾的译名「介面」则要准确很多。这个「介」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意思,与 interface 更相近,而且也不会像「界」那样造成其就是视觉设计的假象。
然而我虽有诸多吐槽,但却深感约定俗成的力量之大。词是人创造的,我们在工作中也无需纠结到底哪个译名更准确,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其含义即可。比如苹果公司偏偏喜欢用 human interface,你能拿它怎么办,我们心里明白就行。
交互设计师
-
一个交互设计师关注用户的体验,但是他们更多地着眼于如何将这种影响体现在用户界面的信息架构,用户操作的流程上。拿设计一个网站来说,交互设计师需要使用流程图,线框图将用户与网站的 “交互” 流程,网站的信息架构可视化出来,以得到反馈,和确保与开发人员的有效沟通。
在一些公司的要求里,也可以看到要求交互设计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开发技能。有一些招聘人员将 “交互设计师” 和 “互动设计师” 混淆了,所以有时候交互设计师也被要求会一些 Actionscript 什么的。
IxD 就是 Interaction Design,也就是「交互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 IxD 简写成 ID,因为 ID 更多是 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的缩写。 上面我已经用最简单的例子介绍了什么是「人机交互」。但「交互设计」是什么? 交互设计本身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仅仅作为学科(职业)存在几十年。因此关于它的定义还非常不统一,并且随时在变。而这也是为什么它经常与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混在一起的原因。
P.S.
关于交互设计师(interaction designer)和互动设计师(interactive designer)交互设计师中的交互是指人和计算机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这里交互的英文应为 interaction。我不清楚港台是否将 interaction designer 翻译为互动设计师,互动设计师的英文应该是 interactive designer 比较恰当。关于这两者的区别,我觉得交互设计师比较往设计的方向靠,职责常常体现为研究用户,确定交互流程,信息架构等等;而互动设计师,似乎美国业界的招聘要求大多将其与 UI designer 靠在一起,要求较多的 Adobe Creative Suite 以及 Coding 技能。
动效设计师
-
动效设计师(Motion Designer)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位了,至少谷歌已经非常明确这个职位的在团队中的定位了。国内的一些手机公司已经有这的职位,如华为、乐视等都挂出的动效设计师的职位。
虽然专门招聘动效设计师的岗位并不多,但不能苟同说它是一个小众或者冷门的职位。我更愿意说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职位,就像当年的前端开发工程师。在将来或许就三五年的时间里,动效设计师的职位有很大的可能被各大公司重视。
原因有三个,如下: UI的视觉表现走向极简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视觉元素在简化但是我们界面需要传达的信息缺在增多,我们的界面需要用动效与终端用户交流互动。Google material design 设计语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硬件设备越来越成熟,过去由于硬件开销的问题我们忌讳在OS或者App中加入东西,现在已经不是事儿了,将来会支持得更好。
优秀的动效设计的确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巧妙地运用一些动效能降低用户等待过程中的焦虑或者失败操作过程中的挫败感等等。 终端设备和交互指令的多样化。手机似乎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但是手机必定会带动更多的智能终端系统。比如,智能车载系统、智能穿戴、机器人等等。还有2016年比较火的VR/AR。这些设备的交互跟手机相比要复杂得多。比如智能车载需要与手机联动,VR将屏幕与眼球的距离拉得更近,跟手机相比物理尺寸会更小、PPI会更高,交互方式也更加复杂。等等,这所有的新生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都有动效的用武之地。 就目前而言,动效设计已经成为很多UI设计和交互设计师岗位的加分项。这非常像几年前,会网页制作是美工的加分项。呵呵,看看当下的前端设计师有多拽吧。
小结
-
当下除了BAT公司之外,已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全面完善用户体验设计这一个领域了。在深圳一些知名的设计机构还纷纷成立了互联网用户体验研究机构。这对于中国互联网及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